佛历:
日历:

首页

对昌明老和尚研究的几点建议

作者:鲍风      来源:      日期:【2016-08-01 13:11:55】

昌明老和尚是当代中国高僧。“是当代中国佛教界德高望重的领袖人物之一,是爱国宗教界的杰出代表,是充满慈善和智慧的著名社会活动家。”昌明老和尚的一生,“是与党和政府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一生,是慈悲喜舍、爱国利民的一生,是福慧双修、功德圆满的一生。他为党和政府的工作大局、为维护湖北佛教界的和顺和社会和谐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是当代中国宗教界爱国爱教的楷模。”从2007年2月5日昌明老和尚遗体告别仪式后,2月6日各大媒体刊发的新闻通稿可以看出,社会各界对昌明老和尚有着极高的评价。时任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的净慧长老,在昌明老和尚的遗体告别仪式上所致悼词中说:“昌公毕生献身佛教,多年来尊师重道,教授出离,参禅见性,弘法立身,慈悲喜舍,利益众生,深受佛教界人士和社会各界人士的尊重。”净慧长老评价说,“昌公住世期间,大启法筵,严净坛场,戒法普施,垂范诸方,以言教醒人,以身教作范,是我们佛教界的杰出楷模。”净慧长老进一步说,“他虽然离开了我们,但大德风范永存!他生前对我们殷殷嘱托和他描绘的壮丽蓝图,将成为我们今后弘法利生的指南。”昌明老和尚圆寂近十年了,如何继承昌明老和尚的遗愿,更好地弘扬佛教爱国爱教的优良传统,既是武汉佛教事业自身的大课题,也是武汉佛教发展史研究的学术课题。

对昌明老和尚的研究,早在昌明老和尚在世的时候,已经开始。这方面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昌明老和尚生平的研究,一是对昌明老和尚弘法思想的研究。两个方面的研究,都取得了相应的研究成果,有的虽然没有形成研究成果,但在资料收集与整理方面,却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只惜有些工作,从目前的进展看,处于基本中断的状态。

对昌明老和尚生平的研究,以中国三峡出版社出版的《昌明大师》为代表,但该书出版时间过早(1994年11月出版),不能涵盖昌明老和尚一生事业。对昌明老和尚的生平研究,目前看来,尚缺乏权威、全面的研究成果,我们目前常见的,除了出版于1994年的《昌明大师》一书较为全面外,剩下的基本上是一些探访式、缅怀式的散记。如《武汉文史资料》2005年第1期刊发的俞汉民的《昌明方丈亚洲诸国功德行》,1996年第2期的《武汉文史资料》刊发的俞汉民的《擅长以诗抒怀的昌明方丈》,该杂志于2009年第8期刊发了昌学汤与杨光合著的《“归元性无二,方便有多门”——缅怀昌明方丈对归元法式的贡献》,《佛教文化》1997年第5期刊发的亚侃的《一瓣心香 满目秀色——记归元禅寺方丈昌明大师》,《今日湖北》于2000年第6期刊发了李晴、施定银、吴心诚三人联合署名的《荆楚高僧——昌明法师》,1998年第4期的《统一论坛》刊发了由郝君、张彪两个联合著名的《身披加水,心系世事——访归元寺主持昌明法师》,2007年第1期的《民族大家庭》刊发了署名为谭兵的文章《探访昌明大师》,《今日湖北》于2005年Z1期刊发了陈大德写作的《昌明大法师收我为弟子》,等等。2008年《民族大家庭》杂志连载陈家良的《昌明老和尚的人格魅力》。陈家良先生曾任武汉市佛教协会秘书长,因工作原因与昌明老和尚交往频繁,从一些日常细节中,感受到昌明老和尚的言谈举止,文章记述生动,为读者展示了很多昌明老和尚生活中的很多不为人知的生活现场。这些探访式散记及缅怀文章,为以后的研究留下了珍贵的史料,但因为不成体系,缺乏必要的收集整理,形成不了相应的学术话题。

对昌明老和尚弘法思想的研究,从能收集到的资料看,可以用“严重缺乏”四个字概括。目前能查到的仅有一篇,即刊发于2013年第10 期的《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署名为金欣的研究文章《昌明法师对“人间佛教”的贡献》,该文是作者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的部分内容(作者的硕士论文的题目为《昌明法师对“人间佛教”思想的践行与贡献,论文答辩时间为2013年上半年》)。

昌明老和尚的禅书艺术向来为信众称道,书法界亦评价甚高,但对昌明老和尚书法艺术的研究同样没有形成规模。目前能查到的,也只有不多的几篇。《武汉文史资料》2000年第9期刊发了易新生的《昌明方丈与书法》,《民族大家庭》杂志于2004年第3期,刊发了署名为品墨的文章《水流花开,觉悟人生——谈昌明法师的禅意书法》,《世界宗教文化》2007年第2期刊发了黄超的《书禅禅书透禅幽——昌明禅书三昧》。

早在昌明老和尚住世时,对老和尚的作品进行过相应的收集整理,湖北人民出版社1999年出版了《昌明大师书法集》,2004年,湖北人民出版社又出版了《昌明大师法书贴》,湖北人民出版社于2002年出版了收有昌明老和尚的影存、偈诗、法语、行状等合集,共有五卷,题为《昌明大师诗文选》。所有这些,为进一步研究昌明老和尚的弘法思想,进一步研究昌明老和尚的禅书艺术,提供是切实的依据,也是进一步研究昌明老和尚弘法思想的基础。

慎终追远开未来,祭先怀旧续香灯。昌明老和尚弘法一生,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昌明老和尚的一生,也是弘法思想研究的宝库,是研究湖北佛教发展史,尤其是研究武汉佛教发展史,无以绕开的“重镇”。

首先,史料的收集整理刻不容缓。

昌明老和尚一生接引信众无数,如何让老和尚接引信众的生动细节,旦现于更多的信众眼前,让后人更真切地感受老和尚的音容笑貌,是生平研究的重要内容。当年亲近昌明老和尚的信众,日渐年长,他们当年与老和尚在一起留下的合影,有的遗失,有的破损,有的在搬家中不知收藏到哪里去了。这些信众对昌明老和尚的印象,应该得以保留。如果能成立专门的口述历史采访组,专门去采访长期亲近老和尚老居士,有关老和尚生平的研究,资料就会丰富得多,现场感也会厚实得多。值得注意的是,当年长期亲近老和尚的老居士,如今年龄也日渐高迈,记忆日渐不尽如意,如果对他们的采访不抓紧,在与他们接触的频率上,没有紧迫感,就有可能让很多珍贵的史粒永远失去。口述实录的工作非常繁琐,为了还原历史的真实,让一些历史细节再放光芒,对同一个人,可能要采访许多次,有些史料,可能还需要第三者的验证。所以口述实录的工作,启动得越早越好。启动得越早,收集到的资料就会越多,准确性可能就会更高。

其次,对既有研究资料的整理出版,应该提到日程上来。

昌明老和尚住世时,出版了老和尚诗文集,出版了老和尚的书法集,等等,但这些诗文,这些影像资料,与老和尚留下来的诗文、墨宝用影像相比,只是很少的一部分。老和尚住世时,为了接引信众,为信众留下了很多墨宝,这些墨宝的内容,这些墨宝的艺术特色,包括老和尚留墨宝时,应信众要求,与信众的合影,数量不谓不大。所有这些,都是研究者重视的研究材料,如何最大限度地收集这些资料,然后迅速整理出版,为进一步研究作资料性准备,理应提上日程。在查阅昌明老和尚的材料过程中,我发现,对老和尚的新闻报道值得关注。如果能集中人力,把有关老和尚的新闻报道作一个整体性的研究,从报道数量的统计开始,到报道的具体内容的收集,然后出版成书,可以为昌明研究提供史的材料。

第三,强化理论研究的学理高度,不容忽视。

昌明老和尚是一代书法家,一生写有无数书法作品。但现在很少有人从弘法的高度去理解昌明老和尚的书法实践,反而从市场价值的判断,去理解昌明老和尚留给后人的书法艺术,如果我们静下心来研究昌明老和尚的弘法思想,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对老和尚留下的墨宝,以市场价值待之,正说明我们的学理研究没有跟上,说明我们的研究没有告诉信众对老和尚的书法艺术应有正知正见之态度。所以昌明研究的学理高度,有待大幅度提高。从既有的研究成果看,对昌明老和尚的研究,尚处于较浅的学术层面,缺乏相应的理论深度,无论从切题的理论高度,还是从现实的需要为指归,也无论是从宏观角度进行佛理观照,还是从微观角度进行深入探究,都缺乏相应的力度。即便是学理层次较为浅近的研究,在数量上,亦不尽人意。

纪念昌明老和尚最好的办法,就是坚持正知正见,坚定正信正行;弘扬昌明老和尚佛教思想的最好办法,就是加强对昌明老和尚的研究。研究行为即为弘扬行为。唯愿有志于研究湖北佛教发展史的学者,有志于研究湖北佛教传播史的学者,有志于研究湖北思想发展史的学者,能够以足够的学术热情,致力于昌明老和尚研究的工作中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