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历:
日历:

首页

真容法师开示“禅宗知识”第十讲

作者:      来源:      日期:【2024-04-17 14:35:15】

  4月13日上午9时30分,“归元讲堂”礼请真容法师开示“禅宗知识”第十讲。
  在本次开示中,真容法师围绕“原始佛教的特点”,重点讲解了“衣”(服饰)“住”(住处)的特点。
  首先,真容法师介绍了僧团所穿服饰的基本情况。大褂是由宋朝的服饰演变而来,海青是由唐朝的服饰演变而来。僧人所穿袈裟,又称为福田衣,根据用处的不同,分为五条衣、七条衣等;而“缦衣”是居士受五戒和菩萨戒之后,在佛事活动中所穿。初期,佛陀和弟子们所穿的衣服称为“粪扫衣”,是捡自他人舍弃的破布缝制而成,只求有衣蔽体即可,其目的在于破除贪念。

  接着,真容法师介绍了“三衣”的含义、区别与作用。根据僧人所穿袈裟的种类,主要分为三种,即“三衣”。佛陀对僧衣的缝制、数量、颜色都有严格的规定,佛陀在世时要求僧人穿“三衣”,这“三衣”不是购买而来,而是由裁缝裁制而成:一是“五衣”,即把一块布割开五条缝制而成的服饰,在印度被称为“安陀会”,有长有短,是在劳动时所穿;二是“七衣”,即把一块布割开七条缝制而成的服饰,在印度被称为“郁多罗僧”,是僧人在上早晚课、举行法会、托钵化缘时所穿;三是“九衣”,又称主衣,在印度被称为“僧伽黎”,主衣又分“三类九品”,“三类”分上、中、下,每类又再分上中下,共九品,主衣是僧人登坛说法等大型活动时所穿。

  僧衣在颜色上规定要用“坏色”,不允许用上色或纯色,在青、黄、赤、白、黑色上要有所规避,唯主衣是红色。
  随后,真容法师为信众讲解道僧团“住”的特点。在印度原始佛教时期,僧人住在树下,除了雨季安居以外,通常个别居住于山洞、林间、小茅棚等。若是极寒的天气,在树下、山洞、茅棚都无法居住的情况下,根据比丘律中明确规定,由僧人自行搭建的房子,其长度、宽度、高度都需在限制范围以内。
  在唐朝以前,寺院规模不大,还未形成丛林(禅宗寺院),到南岳时期,马祖道一禅师开启了中国丛林的篇章,大师发愿在全国修建48座丛林,每座丛林规模之大,僧众和合,利于互相学习。
  在开示过程中,不少信众认真做笔记,神情专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