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4月26日上午9时30分,弘文法师在“归元讲堂”开示《佛教基础知识》第十二讲。
首先,弘文法师继续围绕“六和敬”进行开示。

六和敬之中,戒和同修,见和同解,利和同均,是和合的本质;身和同住,口和无诤,意和同悦是和合的表现。
身业的实践,如法共住;语业的谈吐,和雅高尚;意业的动念,清净无染。和乐清净的僧团,便是正法久住的基础,因此,经典中以破和合僧与弑父、弑母、弑阿罗汉、出佛身血,同为“五逆重罪”。
“僧”是佛法的住持者,割爱辞亲,舍离世乐,以弘法为家务,以利生为事业,他们的生活与常人无异,但以耕耘心田为要务,耕耘自己的心田,也耕耘众生的心田,更做众生的福田。
佛陀教示人人皆有佛性,僧团奉行佛陀的教法,以绍隆佛种、教化众生为己任;因为有僧团住世弘化,因而得以“续佛慧命”。
僧团因为奉行“六和敬”,因此能和乐清净。广义而言,一个家庭若能奉行佛法,共同行持六和敬,就能和合无诤,美满安详;一个团体只要能奉行佛法,共同行持六和敬,就能和合无诤,发挥团体的力量;一个社会若能奉行佛法,共同行持六和敬,就能和合无诤,成就一个安和乐利的社会;一个国家若能奉行佛法,行持六和敬,就能和合无诤,成为一个富强康乐之邦。
当初佛陀成立僧团,标举六和敬,以思想、法制、经济、语言、身行、心意为民主平等的原则,树立了佛法的平等风范,无疑是一帖止诤的良药,因此,“六和”不仅是建立僧团的重要基础,也是人类追求世界和平的根本之道。
六和能使僧团的思想上和经济上得到和乐、清净、平等。见、戒、利的原则是平等、和谐、民主、自由、团结,此三为本质;身、口、意是思想行为,此三为表现。以上六和为事和。理和,出世解脱。若是以理和来讲的话,指同证择灭道理。

紧接着弘文法师从“律海十门”补充一些关于“六和敬”的内容。
“僧皆如来子,摄以六和敬”。在一个团体里共住,一定要实行六和,没有六和就有斗诤,有斗诤就使人不安,惭愧者不安,那就不能使正法久住,所以一要“和”。
身体行为上,要做到互相尊重、互相礼让,晚辈尊敬长辈,长辈关心晚辈,下座尊敬上座,上座谦虚关照下座。
语言行为上,互相之间不要有争论,不要抬杠。
内心里面做到和谐相处,互相尊重。
持戒不要杂冗,不要夹杂私心杂念,僧团里面做羯磨要按照戒律去做,作法要按照戒律去做,不要乱做。犯戒的人按照戒律该怎么做就怎么做,该怎么处分就怎么处分,平等对待,依律而治,才能还复清净。
思想要做到互相统一,不会产生分裂排斥,思想要和,道理要统一,互相理解。
整场讲座深入浅出,引经据典,贴近生活,引人向善,在场听众法喜充满,感恩法师慈悲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