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10月26日上午9时30分,“归元讲堂”礼请真容法师开示《禅宗知识》第二十讲。
首先,真容法师带领信众回顾了“六度”法门。“六度”是实现自我净化与自我提升的法门。
在本期讲座中,真容法师围绕“六度”法门中的“持戒度毁犯”“忍辱度嗔恚”“精进度懈怠”“禅定度散乱”为主要内容进行讲解。戒律就僧团、修行者来说,是必须遵守的,要以戒为师。持戒是为了防非止恶,修集善行,利乐有情。
修行者要严守戒律,清净身、口、意三业。具体来说,身业即不杀、不盗、不淫,则身业清净。口业即不妄言(不说虚妄不实的言语,不讲假话)、不绮语(不说诓骗人的话、谄媚的话,不花言巧语)、不两舌(爱嚼口舌、挑拨离间、搬弄是非)、不恶口(说粗话、脏话、诽谤他人),则口业清净。意即心念,意业即不贪(心念持续的索取)、不嗔(脾气火爆,容易攻击他人)、不痴(愚痴、邪见、不正见),则意业清净。修行者要成就正业,一是要舍,舍弃你的烦恼心;二是持戒,观照自己,修行八正道,得正定智慧。
“忍辱度嗔恚”:难行能行,难忍能忍,行人所不能行的事、忍别人所忍不了的事,这既是忍辱,又是苦行。忍辱,即当他人在攻击我们的时候,我们要忍让他人,正如《古尊宿语录》所说,寒山问曰:“世间有人谤我、欺我、辱我、笑我、轻我、贱我、恶我、骗我,该如何处之乎?”拾得答曰:“只需忍他、让他、由他、避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待几年,你且看他。”
修行是修我们的德行,而忍辱就是一种德行,要安住本心。当修行者在精进修行的时候,他人谩骂你、攻击你,这是他人在为你消除业障,你要忍辱,以一颗清净心来接受一切,以忍辱去促进自己的精进修行。
“禅定度散乱”:禅定也称三昧、三摩地,即一心不乱。其中,持戒是禅定的前提。思维真理,定止散乱,安住正念,心一境性,调伏眼耳诸根,降服内心的烦恼,循序渐进地深入禅定的状态。真正的智慧是从禅定中发出的,一个人有没有道心,首先看你是否能坐得住。这并不仅仅是指物理上的坐姿,更重要的是指内心的平静和专注。一个有道心的人,无论面对什么样的诱惑或干扰,都能够保持内心的平静和专注,不为所动,达到一心不乱,深入禅定,智慧便能显发。
讲座于11时结束,真容法师领众回向,百余位信众起身合掌,感恩法师精彩开示。
首先,真容法师带领信众回顾了“六度”法门。“六度”是实现自我净化与自我提升的法门。
在本期讲座中,真容法师围绕“六度”法门中的“持戒度毁犯”“忍辱度嗔恚”“精进度懈怠”“禅定度散乱”为主要内容进行讲解。戒律就僧团、修行者来说,是必须遵守的,要以戒为师。持戒是为了防非止恶,修集善行,利乐有情。
修行者要严守戒律,清净身、口、意三业。具体来说,身业即不杀、不盗、不淫,则身业清净。口业即不妄言(不说虚妄不实的言语,不讲假话)、不绮语(不说诓骗人的话、谄媚的话,不花言巧语)、不两舌(爱嚼口舌、挑拨离间、搬弄是非)、不恶口(说粗话、脏话、诽谤他人),则口业清净。意即心念,意业即不贪(心念持续的索取)、不嗔(脾气火爆,容易攻击他人)、不痴(愚痴、邪见、不正见),则意业清净。修行者要成就正业,一是要舍,舍弃你的烦恼心;二是持戒,观照自己,修行八正道,得正定智慧。
“忍辱度嗔恚”:难行能行,难忍能忍,行人所不能行的事、忍别人所忍不了的事,这既是忍辱,又是苦行。忍辱,即当他人在攻击我们的时候,我们要忍让他人,正如《古尊宿语录》所说,寒山问曰:“世间有人谤我、欺我、辱我、笑我、轻我、贱我、恶我、骗我,该如何处之乎?”拾得答曰:“只需忍他、让他、由他、避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待几年,你且看他。”
修行是修我们的德行,而忍辱就是一种德行,要安住本心。当修行者在精进修行的时候,他人谩骂你、攻击你,这是他人在为你消除业障,你要忍辱,以一颗清净心来接受一切,以忍辱去促进自己的精进修行。
“禅定度散乱”:禅定也称三昧、三摩地,即一心不乱。其中,持戒是禅定的前提。思维真理,定止散乱,安住正念,心一境性,调伏眼耳诸根,降服内心的烦恼,循序渐进地深入禅定的状态。真正的智慧是从禅定中发出的,一个人有没有道心,首先看你是否能坐得住。这并不仅仅是指物理上的坐姿,更重要的是指内心的平静和专注。一个有道心的人,无论面对什么样的诱惑或干扰,都能够保持内心的平静和专注,不为所动,达到一心不乱,深入禅定,智慧便能显发。
讲座于11时结束,真容法师领众回向,百余位信众起身合掌,感恩法师精彩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