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历:
日历:

首页

归元讲堂 | 真容法师开示《禅宗知识》第十七讲

作者:      来源:      日期:【2024-10-10 15:37:56】

  9月14日上午9时30分,“归元讲堂”礼请真容法师开示《禅宗知识》第十七讲。真容法师带领信众回顾了“四行”的基本内容,即“报冤行”“随缘行”“无所求行”“称法行”。修行就是修心,不是心外求法,而是要心内求法,省察自己的起心动念。在本次开示中,真容法师针对达摩祖师的“二入四行”禅法中的“二入”展开讲解。

  首先,真容法师通过讲解“禅”的含义,正确引导信众对“二入四行”禅法的认识。“禅”有时候叫做“道”,又叫做“心”,又叫做“佛法大意”,又叫做“西来意”,或者叫做“祖师西来意”。但是当时以“道”为称呼的说法比较普遍。“道”在印度梵语中就是“菩提”,也译为“觉悟”,把“菩提”译为“道”,是道路的意思,学佛之人要从能修、能证、能行出发,走一条通达之路。
  接着,真容法师针对“二入”展开讲解。学佛悟道修行者进入禅定状态的途径是“二入”,即“理入”和“行入”。“理入”指系统地学习教理,在通达教理后悟破宗义;“行入”指在日常修行和生活中运用具体的法门,以此悟道。“理入”是进入禅门的正行,“行入”可以看作进入禅的助行。二者有正有助、有正有辅、有主有次,但两者不可或缺,不可偏废。

  随后,真容法师以“理入”为关键进行讲解。“理入”的三个步骤:一是“藉教悟宗”,确立“含生同一真性”,“舍伪归真”;二是通过“凝住壁观”,令心安定,专一观想上述经教之“理”,而达到无自无他、无所分别的境界。三是由此摆脱对经教文字的依赖,使自身实证所观之“理”。“藉教悟宗”:达摩祖师给修行者提供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规定性的前提,即“藉教悟宗”,即理入者“藉教悟宗”。“教”即“言教”“道理”,修行者借助“言教”的指导,去思维并证悟禅的宗旨。“宗不离教”,以“教”作为前提、作为指导、作为方便来进入禅宗。“教”是言教,“宗”是最终的目的和归宿,把握事情的本质。  
  比如说,天上有月亮,我们用手一指,聪明的人去看月亮,不聪明的人老看手指。假设通过手指直接看到月亮,这就叫“藉教悟宗”。如果说手一指,你老看指头不看月亮,那就是“因教而迷宗”。如果只是知道修行,却不知道修行的目的是什么,那么将毫无意义。
  古人云:“通宗不通教,开口便乱道。”对于教理若没有真正地、体系地学修过,所言就没有道理,不含逻辑。“通教不通宗,昧却主人公。”但如果只是一味研究教理,而不是按照教理去修行,那么也不能觉悟自性、开发智慧。修习佛法,理论与实践,缺一不可。那么要以一种什么立场来看待言教?那就是,既不可以排斥它,又不可以执著不放。
  “凝住壁观”:“舍妄归真”唯一的方法——“凝住壁观”,“凝”即“收摄”,“收摄”六根:眼、耳、鼻、舌、身、意;“壁观”即观照本心,使我们的心地像墙壁一样,直心无妄,把无明烦恼、根本烦恼逐步排除。“无自无他(无人我分别),凡圣等一(凡圣平等),坚住不移(深信不移),不随文教(不依文解义)”,这就是“凝住壁观”的基本要求。“此即与理冥符,无有分别,寂然无为,名之理入。”不著一切相,则无有分别,没有不正见,自然圆融无碍,自心光明广大,这就叫“理入”。“理入”是从禅的正修、正行出发,要把握修行的关键。
  修行的关键就是要把握到它的核心、它的实相、它的源头、它的本质。
  修行禅法的目的是开悟自性,在参禅中,要不断地去思索,逐渐找到自己的光明之路。
  讲座于11时结束,真容法师领众回向,百余位信众起身合掌,感恩法师精彩开示。